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体立项数及立项经费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核医学科同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核医学科主任、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跃教授主持的《基于空间构型与其生物学特性研制以PSMA为靶点的68Ga/177Lu诊疗一体化核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四川)资助,直接经费260万元,这是我院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重点研制项目。该项目拟解决国产化高纯度医用核素68Ga/177Lu分离纯化“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造PSMA配体靶向区骨架结构以提高配体亲和力,以模拟肽增加细胞内化效果,提升PSMA核药靶向性,从而为国产创新核药诊疗一体化平台的建立及临床转化提供坚实基础。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的立项,标志着我院在核素诊疗一体化领域的研究实力著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突破科技瓶颈的创新能力与日俱增。该项目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申报。
王力副教授主持的《构建靶向于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的新型18F-PET探针及其初始肿瘤诊断应用》项目,获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直接经费24万元。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成纤维细胞中存在过度表达,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伴有强烈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反应的肿瘤。正常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无FAP表达或表达较低。因此,FAP可被特异性地用于识别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利用18F进行标记,探索其在肿瘤诊疗中的价值。
我院核医学科今年同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四川)和青年基金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学科科研实力和学术声誉,促进学科跨跃发展。
陈跃教授还主持过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学科现有医、技、护、药及研究生共计100余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科学研究水平较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较强。学科团队在核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断、治疗、放射性药物研发、临床转化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关键技术涵盖核医学临床显像诊断,核医学护理,以及放射性药物的设计、制备、稳定性测试、应用、可靠性保证等各个方面。团队聚焦国内外核素诊疗一体化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着力解决核医学领域国际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科研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